杭州上虞商会 / Chamber of Commerce
杭州市上虞商会

 媒体记者正在拍摄女子舞狮队。

  1月15日至16日,上虞区委宣传部邀请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浙江日报、浙江卫视等14家国家、省、市重要媒体来上虞区集中采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。媒体记者们先后赴东关街道担山村、道墟镇新屯南村、崧厦镇祝温村、陈溪乡陈溪村、百官街道路东村开展集中采访。

  担山村,排舞队阿姨们在《欢聚一堂》的音乐伴奏下,绽开灿烂的笑容,挥起了五彩绸带;陈溪村苗通剧院门口,女子舞狮队表演起颇有难度的腾空跳;新屯南村的虞舜学堂内,老大爷戴着乌毡帽,津津有味地听着莲花落。临近年底,农村文化礼堂内的活动更加丰富了。

  有了文化礼堂,排舞队训练场地更好了

  1月16日上午,在陈溪乡陈溪村,村里的舞龙队、健美操队、腰鼓队等民间团队正在苗通剧院门口开展日常训练。热闹喜庆的气氛中,8人组的舞狮队时而上腰,时而腾空跳,这4只“狮子”眨着大眼睛,显得非常俏皮。休息间隙,摘掉“狮头”的表演者更加吸引人,她们清一色都为女性,平均年龄35岁左右。自2012年成立女子舞狮队以来,每逢过年过节,文化礼堂的表演都少不了她们的身影。队长陈秀红说:“我们是全区第一支女子舞狮队,每次表演完,都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“我原来在女儿红酒厂里面做会计,平时特别喜欢跳舞,退休以后就经常来这里排练。”陆一芳住在担山村,总是乐此不疲地跟着视频学跳舞,再把学到的技巧教给村里排舞队的姐妹们。她说,一直以来,村里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视。2013年,这支业余排舞队还在市民排舞比赛上露了脸,并捧回了奖状,“自从去年村里搞起文化大礼堂,排舞队的训练场地更好了,表演的机会也更多。”

  “这里人多,也很热闹。”对62岁的担山村村民陈兴发而言,文化礼堂是他每天必来的地方,早晚散步谈天,有时候还跟着跳跳老年健身操。担山村文化礼堂内设虞舜会堂、虞舜学堂、文体活动中心等,展示了该村的乡风,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。

  整合三级文化资源,丰富村民文化生活

  说起新屯南村的文化礼堂,村委党总支书记陈金德颇为自豪。自2013年区委宣传部部署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,村里花了78万元将原先的老年活动室修缮一新,并添置了新设施,让这个占地面积12.6亩,集虞舜会堂、虞舜学堂、村史展陈、农家书屋、乡村大舞台、文体休闲公园、文化活动室等于一体的文化礼堂生机勃勃。

  道墟镇文化站站长马德良介绍,2014年以来,该礼堂已经搞过两次大型活动,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前来观看,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突破2000人。平日里,该礼堂除了配备管理员外,每天晚上,村干部还轮流值班,保证文化活动有序进行,“2014年,我们村文化礼堂将举办的120项活动已经排出来了,我们尽可能地整合区、镇、村的文化资源,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。”

  据了解,农村文化礼堂活动项目分为区、镇、村三个层面,各活动在明确其责任单位、配合单位以及责任人、联系人的基础上开展。我上虞区采用“区级统筹、部门指导、乡镇领导、村级主体”的模式,具有很强的操作性。

  文化礼堂建设,开创“上虞模式”

  据悉,自2013年5月份以来,上虞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,认真做好政策出台,扎实做好工作规划,同时及早启动、精心实施。2013年度全区规划建设的22家农村文化礼堂在2013年11月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。

  在建设、布展工作中,上虞区始终坚持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,明确责任、时间和要求,突出“大文化礼堂”的理念和“受惠均衡化”的布局,在硬件建设和内容建设上同步推进,创新开展了“上虞模式”的文化礼堂建设。

  2014年,22个文化礼堂明确了2640项活动,各部门单位、民间协会、文艺团体和基层群众,在这片舞台上扎根。文化礼堂成了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的精神家园。

  来源:上虞日报

上虞商会公众微信平台
QQ群:200485576
入会申请
Application for Membership
友情链接